广州数学大讲坛第十一期
第一百零六讲——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申杨博士学术报告
题目:神经机制与算法创新:嗅觉环路的启示
时间:2024年12月25日(周三)下午14:00-17:00
地点:计算机实验楼603B
报告人:申杨 博士
摘要:如何在有限资源下保障生存,是所有生命体面临的永恒挑战。进化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筛选出最适应环境的特性,使生命体不断优化资源利用能力。这种优化不仅赋予它们生存优势,还为解决诸多计算问题(包括机器学习中的问题)提供了灵感。
嗅觉是最古老的知觉之一,其环路结构高度保守。从昆虫到哺乳动物,嗅觉环路的基本架构相对其他知觉而言可谓惊人地相似。为何进化对这种结构如此偏爱?它在处理嗅觉信息时有何独特优势?
我的研究工作以果蝇中的嗅觉环路为出发点,致力于解构在不同物种的大脑中广泛存在的神经机制有怎样的算法优势,并从信号表征和持续学习两方面讨论从大脑中提炼出的算法机制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中的算法问题。
报告人简介:
申杨,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物理博士。现任职美国冷泉港实验室Simon计算生物学中心。Swartz Foundation 博后奖学金获得者。从事计算神经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回路的信号处理机制及其对机器学习的启示和应用。
冷泉港实验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缩写CSHL),又译为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成立于1890年,是一个非盈利的私人科学研究与教育中心,位于美国纽约州长岛上的冷泉港,此机构的研究对象包括癌症、神经生物学、植物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其主要成就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在该研究所一共诞生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除科学研究外,冷泉港实验室还参与了一些教育计划。如今,约有300位研究人员在冷泉港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冷泉港实验室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圣地、“分子生物学摇篮”,名列世界影响最大的十大研究学院榜首。